去看文学 > 北雄 > 第1089章繁复

第1089章繁复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长安客汉末之乱重生暖婚:薄少的掌心娇宠

一秒记住【去看文学 www.qk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色渐晚,李破已有点头昏脑涨,于是放了苏亶等人离开。

    估计接下来的几个月,朝中都得围着赋税二字打转,这是正经的朝廷大政,从今日开始,接下来的许多时日都将是制定唐初税制,徭役等事的日子。

    如何照顾到当年的局面,给农人减轻负担,是此事的重中之重。

    这个时候就不能像之前一样,尽量依循旧制,努力的让治下安稳,以应对诸侯间的相互攻伐。

    要进行改革,像授田一项,就要做出无数的更定。

    第一个就是授田的年纪,这个一定是要降下来的,人口太少,田亩又多,大家都觉得授田年龄应该降到十八,也就是说把成丁的年纪给改了。

    之外为了鼓励生育,男女婚姻年纪同样要改,当然了,当世好像也不很在乎这个,贵族们十三四,十四五就婚配者比比皆是。

    尤其是皇帝带头违反,选秀入宫者的最佳年龄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你瞧瞧,凭什么把大家婚配年纪定在二十多岁?

    第二个就是授田的对象,不要以为授田的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前隋时是有丁牛授田的,比如一丁授田八十亩,有一头耕牛的话,便可授田百亩。

    初衷自然是好的,想提高耕作效率,鼓励大家豢养耕牛之类,可到了大业末年,丁牛授田就趋于废止,主要是天下动荡,人们吃不饱肚子,纷纷宰杀耕牛充饥,官府根本无法阻止,于是这一条也就不作数了。

    到了大唐开国,户部众人建议废止耕牛授田之制,理由非常充分。

    耕牛授田有很多的弊端,前隋时法纪败坏的很快,到了仁寿年间,有时候一个村子就一头耕牛,为与官府争田,却全村共用,官吏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造成了很严重的官田流失现象。

    还有就是拥有耕牛者一般都是贵族或者乡中豪望,他们的田土本来就多,再加上耕牛的话,更增其富,与百姓却无多少利益可言。

    除了丁牛的问题之外,还有就是男女授田之事。

    前隋规定一丁男授田八十亩,一女成年授田四十亩,在这个上面,苏亶和窦诞的意见都很一致,只授田于丁男,不应再授田于女子妇人。

    这同样是鉴于前隋弊政而言,前隋改革北周税制的时候,正是开皇初年,文皇帝夫妇在位,厉行节俭之外,还不许贵族,百姓们多纳妾侍。

    当时社会上下风气井然,贵族们很少有吟乐之举,贵族们如此,百姓们自然也就不敢放肆。

    所以授田之时还算公平,可还是到了大业年间,贵族们渐渐放开了手脚,广纳妻妾,恣意享乐,很快就延及到了授田之制上。

    因为男女皆能授田,于是富户占的便宜越来越多,贫苦人家却吃了大亏,有些人嫁女儿的时候为了能留下女儿的田产,便跟夫家商量,把女儿的户籍留在家中,只把女儿虚嫁出去了事。

    由此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很多贵族都掺和其中,弄的乌烟瘴气,风气日下之余,同样撬动了前隋的统治基础。

    所以户部众人建议干脆不予女子田产,只照顾一下寡妇就行了,然后增加丁男的授田数量,来弥补百姓的损失。

    李破听了这些简直大跌眼镜,他以为对这些已经很熟悉了,可细节方面还真不成,不由想着,女子想顶半边天还真是任重道远啊。

    反正他觉着按照这种节凑,女子的地位只会越来越低……当然也没什么办法,农耕社会就是这般,女子的聪明才智也许只能等生产力得到解放之后才能释放出来。

    这是人力分配上的不公,没办法以主观认知去改变。

    还有奴婢,贱民之类的授田问题,需要酌情对待,蓄奴是个社会性的问题,中原王朝早已渡过了奴隶制阶段,大多数人的生命在承平时节都会受到严格的保证。

    肆意打杀奴仆的时代早已过去,拥有权势的贵族们要放肆一些,可一般情况之下,肆意杀人也会受到惩处,只是视情节或者其地位分有轻重而已。

    而在人口数量锐减的今日,朝廷必然要出台律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给奴婢授田也是基于以上原因。

    只是李破考虑到之后可能要掳夺外间人口,来弥补徭役之不足,那些人需要保障吗?不需要的。

    晋末战乱的教训那么的深刻,他可不能养虎为患,奴隶将一辈子都是奴隶,他们的子孙一定也是奴隶,要和贵族们如今豢养的家奴分开对待。

    李破冷冰冰的想着,似乎能听见无数人的哀嚎,可却丝毫不为所动……

    接着还有授田中最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授田的多少,因为要取消女子授田之制,丁男的授田就要多一些,但总体而言,一家一户的授田数量无疑比前隋要少上许多。

    当然这之后还要商量一下,因为李破准备大规模发放耕牛,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得等会盟之后再做决定,因为和突厥谈的好的话,也许可以从突厥大量的购买牛羊?

    再就是大唐的牧场也要重建,尤其是凉州和榆林牧场,不但要养育战马,还有耕牛,就是不知道草原上喂养出来的牛能不能用于耕种。

    这还得好好琢磨一下,必须集思广益才成,别弄的耕牛发下去了,大家都杀了吃肉,或者一批批的因喂养不善而死,那就成笑话了。

    所以设立司农寺已刻不容缓,让专业的人来做这些,比让户部的人来做要好上许多。

    另外还有露田和桑田之分,露田是官田授民,民死则收,完全的国有制形式,好处很明显,让贵族们不能随意剥夺别人的田产,百姓的收益也很固定,官府收税时会轻松许多。

    坏处就是百姓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却不归个人所有,人死则地消,你想想那是个什么心情?

    一辈子在给官府打工,积极性那就不用提了。

    不过自古以来就是这般过来的,人们好像也已经习惯了,造成的后果其实也很无奈,人们被死死的束缚在了土地之上,倒是利于官府管理。

    可反过来一瞧,弊端可是不小,工商业根本无法发展起来,社会活跃度不够,官府的税收也就只能是以实物为主。

    所以大隋之前的岁入一直不高,深层次的原因就在土地公有化上面,可以说这种制度极大的阻碍了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但却有益于贵族的统治。

    这样一来,你说统治者会怎么办?根本不用问,即便认识到其中之弊端,也会选择无视,不就是岁入少一点吗?相比统治的稳定性而言,这算得了什么呢?

    可到了大唐立国,却是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

    实际上,以当世之人的局限性而言,能深层次的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几乎没有,就算是李破,也从来没有深想过,因为他并没有切身的体会,也对这样的社会问题没有任何的研究。

    他和苏亶一样,看到的都是表面文章。

    觉得为了激励农人的耕种热情,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那就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不如把桑田,也就是永业田的范围扩大一些,让农户尝到些甜头,也好有更愉快的心情耕作于田间。

    好吧,这就是土地私有化的开端,谁让大唐的土地这么富裕呢?

    而且李破觉得河南,河北,山东的土地荒芜无数,那就更要吸引人们去那里耕种,永业田如果设的多些,看上去也是个不错的法子嘛。

    既然有了私产,那进行土地买卖还远吗?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是呼之欲出。

    这方面的改革让户部众人都很担心,七嘴八舌的议论当中,就算还没有吵起来,火药味也有点浓了。

    这还是在小朝会上面,可想而知回到户部之后,很多人都会立即琢磨着上书言事,户部内部的讨论也将非常之激烈。

    开未有之先河就是这般,没有争论哪来的真理?

    然后还有对官员授田的改革,贵族们的永业田,官员的职分田,公廨田,军人们的营田,屯田,能改则改,不能改的就照旧。

    这还只是授田之事,另外徭役和税收也是大头。

    一个下午纷纷扰扰间,分清利弊,寻找可行之策,弄的李破头都大了几分。

    皇帝如此,臣下们就更为痛苦,皇帝思维清晰,言辞锐利,更不会不懂装懂,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立马就问,到了最后苏亶等人口干舌燥之际,都觉着今天带来的人少了。

    一直到日暮十分,李破才放了他们离开,根本没有留人用饭的兴致,脑细胞死了不知多少,他可得好好休息一下。

    这些户部官员在他眼中也变得面目可憎了起来,和他们在一块用饭,估计满耳朵都是钱粮,满脑子想的都是田土赋税,于是毫不犹豫的把人都给赶走了。

    一场小朝会下来,连杜伏威要建书院的事情都忘了个一干二净,回到甘露殿用了晚饭,他是倒头便睡,睡前还是嘟囔,这日子没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