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文学 > 汉末皇戚 > 第六百七十五章 开考取吏

第六百七十五章 开考取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长安客汉末之乱重生暖婚:薄少的掌心娇宠

一秒记住【去看文学 www.qk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更换监者,减少被世族豪强窃取的国库利益固然是好,但很明显,在封建时代,由朝廷官府直接掌控盐铁这百姓生活所需贸易买卖,才是最好的,毕竟这是一项稳定的国家财政收入。

    而控制了盐铁,不仅可以获得巨额的垄断销售利润,获取很高的国家财政经用,同样从侧面,也能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毕竟,在古代政府财政经用不足,一昧的加重田赋,这样简单粗暴的横征暴敛,是十分容易激起民变,逼得那些活不下去,无钱交税的百姓造反的。

    可控制了盐铁贸易,表面上看着朝廷并没有直接征税,自然不会引起百姓的任何抱怨,可是暗地里,盐铁价格的主导权,却掌握在政府手里,缺钱的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抬高价格就会得到足够的政府财政经用。

    而普通百姓面对这些生活必需品,他们可以咬咬牙,少吃少用,但绝对不会说因为盐铁价格虚高,就想要造反的。

    这样的话,中央政府就很容易达到“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这般变相的收税手段,是很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

    在伏泉看来,这就和后世天朝的石油一样,任尔国外石油如何便宜,但是国内依旧是那些价格,偶尔给你来个小幅度降价,一旦出了情况,立马涨价回去,连本带利的从百姓手里抢钱,然而你也没有办法,只能坐等被宰。

    就算是有些外来户石油企业,来天朝用远低于市场价的石油买卖,可是过几天一张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整改文件传下来,那些外来户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政府走,而百姓,自然是该怎么被变相剥削,就怎么剥削,并且还只能忍着。

    因此,在伏泉现在不能一蹴而就掌握天下盐铁的时候,对于盐铁贸易,他打算就按贾诩所说,从两步走,一边先从税收开始,更换监者,弥补朝廷财政经用;另一边,就是慢慢的收回各地盐铁控制权,逐步换上忠于朝廷和他的人。

    当然,若是这么做的话,首先一点,那就是伏泉派出的人,绝对不能重蹈如今这些渎职监者的覆辙,不能让他们贪腐过甚,最终又和世族豪强搞在一块,窃取大汉朝廷的利益为己有。

    至于这些替代的监者,如何选择,伏泉想了想便对贾诩道:“文和,孤欲调往日军中伤残、退伍老卒,配以寒门士民,替代天下监者,此法何如?”

    贾诩听后点头道:“骠骑麾下伤残老卒,皆忠心之人,查验盐铁之税,可当大任。再配以寒门士民,纵才能不比世族寒门子弟,然充任天下各地盐铁监者,却是绰绰有余。”

    “善!”

    伏泉那边刚称赞,结果贾诩就话风一转道:“然各地所需盐铁监者官吏并非小数,骠骑若择一、二之地,选拔精干寒门士民往之尚可,今天下盐铁之地尚有数百,恐肆意任命,难免有心思不正、才能不佳者选之,望骠骑慎思!”

    “嗯……”伏泉笑着点头回应,心里却是有些不满,暗道这贾诩要说话就一次性说完,这么吞吞吐吐的,实在是叫人难受。

    当然,贾诩说的也是实情,选拔人才,自然要慎重无比,如今大汉被发现的盐铁之地,说多不算多,但也不少,真若是伏泉慢慢听人举荐,把那些被举荐的寒门士民调到各地盐铁之地,还真难保这之中有没有他看走眼的人。

    而且,贾诩的提醒,也让伏泉有另一个忧虑,那就是他提拔这些寒门,都是靠着手下人的举荐,再通过自己考核审查提拔的,这之中,很明显会有一个从属的门生故吏的关系。

    虽然那些寒门中人,也都是多为寒门举荐的,暂时不会像汝南袁氏那样,担任高官不断举荐人才,最终膨胀成长为天下第一门阀,但是也不可不防。毕竟,这些寒门想复制汝南袁氏从没落家族登顶的奇迹很难,但可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结党,从而诞生另一股伏泉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控制的朝野势力。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寒门官吏本就势弱,而朝中现在高官位置还是由世族豪强掌控,只要这些寒门官吏不是傻子,就肯定是会团结在一起,久而久之,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大,说不得伏泉他自己都可能驾驭不住这股势力。

    说到底,还是选拔人才的方式落后,全由人举荐,举荐者大公无私还好,可若是有私心的话,不说这会不会因此造成人才的流失,使得有才华能力的人不能涌现,就说那被举荐者举荐的关系亲密的人,对方有没有才能,也不可知。

    想到这里,伏泉心中已有定夺,他觉得是时候把他一直想实现的东西,拿出来了。

    只见,伏泉说道:“文和,选拔有才能之人,此事不难,孤已有法!”

    “何法选之?”

    “开考取吏!”伏泉目光一凛,看着贾诩,缓缓说道,终于他有机会把很早就有的想法实现了。

    “嗯?开考取吏?”贾诩听后,眼神微微皱起问道:“如何考之?如何取之?”

    “文和随孤来。”说完,伏泉便起身,出了大堂,贾诩见之,面露疑惑,毕恭毕敬的跟着伏泉离去。

    二人往其骠骑将军府内的书房而去,那里也算是府中禁地,伏泉派了一队兵卒守卫,旁人除非和伏泉一起,不可进入。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自从三年前,伏泉掌握朝野大权后,深知他作为外戚,要改变汉室积弊,就得将后世的一些良法在合适时候拿出,因此对于很多政策,他其实早有考虑。

    不过,人的记忆力终归是有限的,而且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减弱,所以伏泉就把他想到的后世一些政策之类的东西,全部写了下来,放在书房里,并且派遣心腹兵马看守,就是他的妻妾子女,不得允许,也不能靠近半步。

    现在,伏泉带贾诩去书房,自然是取他曾经写的开考取吏的帛书去了,上面记载的是他按照如今汉室局势,所改良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当然,伏泉可没有照搬后世宋明取士,乃至天朝的公务员选拔,各朝自有国情在,完全照搬说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就像伏泉说的,他要搞的是开考取吏,而不是天真的用科举取士制度取代大汉已经成型的孝廉举荐制度,让那些通过考试的人才做官,那不现实!

    恐怕伏泉真的这么提起的话,说不得天下世族豪强,就要联手打出清君侧旗号,推翻他的“暴政”了。

    世族豪强之所以能在后汉,保证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除了掌握资源多,家族人才辈出外,同样也和孝廉举荐制度被他们研究透了,可以私自操作,让家族人才更多出仕而已,不然,哪怕你家族人才再多,但是如果不能出仕做官,那对他们家族来说,能有什么用处?

    现在,伏泉若是直接改变后汉的孝廉举荐制度,让世族豪强和寒门子弟,在政治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天下的世族豪强都会和他作对,甚至伏泉麾下出身世族豪强的文武,也会跟着反水,伏泉真要这么做,明显太过愚蠢了。

    想想看,真实历史上,从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到宋代历经数百年光阴,科举取士才真正的取代举荐制度成为出仕主流,现在伏泉想要一蹴而就的替换,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伏泉才会退而求其次的来了一出“开考取吏”,吏者,自然是斗食佐吏,是各部官员的重要助手。

    别看小吏听命于官,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实权人物,只是,后汉以来,这些斗食吏的任免,已经逐渐被郡县长官取代。而各地郡县长官,任免佐吏,都是取亲信之人,所以那些佐吏的权利,自然而然的都被各地郡县长官把持,如果这些郡县长官出身世族豪强,那么那些佐吏当然也偏向世族豪强了。

    伏泉现在“开考取吏”,自然就是要把这些小吏的人事任免和在当地的实权,慢慢夺回,试想一下,如果天下地方小吏都通过中央考试选拔,那么无疑对削弱地方权利很有用。

    并且这种小吏职位,也不会触及到世族豪强的敏感神经,左右不过是微末小官,更何况说他是官,其实根本谈不上。世族豪强中人即使对于掌控地方痴迷,也犯不着为这点事情和伏泉针对。

    况且,就是他们舍不得佐吏职位,派遣家族不出彩,当不了大官的子弟去考便行,如此虽然比以往直接任免麻烦,但对他们权利也不无影响。

    如此,等到开考取吏慢慢被人接受,潜移默化之下,将原本孝廉举荐制度取消,全面变成考试取官取吏,那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到时候,天下官吏都为中央任免,不仅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削弱了世族豪强在地方的影响力。

    当然,伏泉心里明白,若是到那时候,他也得考虑对于那些新进崛起的官僚士大夫,他必须对他们有所限制,绝对不能出现宋明那群官僚士大夫蔑视皇权,保卫地主阶级利益的事情。

    现在,更换天下监者,正是伏泉开考取吏的良机,他自然要用。

    这样的话,监官可以用那些立有战功的伤残退伍老卒充任,毕竟汉室一直有军功老革做百石官的例子。再配上考试选拔出来的小吏,监者官吏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互相监督,那盐铁之税几乎短时间里很难出现贪腐的可能。

    到了书房,贾诩也是好奇的打量了眼里面,说实话这书房里面的神秘,也是雒阳豪族的谈资之一,可是里面具体有什么也无人知道,就是去过书房随伏泉的几人,也都说无异常,自然这书房,也就更让人觉得神秘无比。

    据说,曾经伏泉的爱女伏灼,强行闯入,被伏泉得知后,可是直接让京师有名的疼女儿的骠骑将军,拿出马鞭狠狠抽了伏灼十鞭,自此,骠骑将军府内众人,再也无人敢进那书房禁地了。

    贾诩也是第一次来,自然也是好奇无比,只是,以他的敏锐目光,也是没看出这书房有什么不妥,如果说怪异的话,那就是书房里面的盒子,似乎有些多了,有好几十个。

    随着伏泉动作,贾诩便见伏泉翻了一会,取出其中一个盒子,交到他手上道:“文和,看看此法,可有用乎?”

    “诺!”贾诩接过盒子应道,而后打开盒子,却见里面是一卷丝帛,上面似乎有字,当下取出查阅。

    谁知,这一看,就瞪大了眼睛,极为吃惊,一路看下去,良久无言。

    直到伏泉主动问询他时,贾诩这才道:“此法甚妙,诩不及也!”

    平日里,贾诩虽然低调,但他内心也是高傲之人,能被他主动承认不如,足可见这封帛书的内容确实震撼到他了。

    其实,那封帛书上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卖弄字,通篇都只是在讲一个事情,开考取吏而已。

    意思就是用一个“考试”办法,来选拔天下的斗食吏,不再由地方官员任免,而是全面由中央朝廷考试选拔,再一一分配各地,控制地方。

    帛书里,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没有任何要求,除了罪犯之外,其他任何人都可以报名来参加他的这个考试,然后通过层层选拔,从所有参考者选出合格者,合格的人便是已经有了成为吏的资格。

    之后,再由朝廷派出得力官员,进行最后一轮面试,最终决定这些合格者去往何地任职佐吏。

    这个新颖的考试取吏的制度,对贾诩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当然,若是仅仅因此,就让贾诩自愧不如,那也不可能。

    真正让贾诩震惊,并且认怂的,却是他从中看到了日后大汉为官为吏的未来,若是用此法,本朝光武复国以来,一直围绕大汉的世族豪强势大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内,确实是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